周建軍,北京“綠蜻蜓家庭農場”的創始人,一位“新農人”。
  他說:“我就是想讓城裡人也吃上安全衛生的有機蔬菜。”
  他提出了“綠蜻蜓家庭農場”發展有“五年規劃”,到第五年,要由“社區支持農業”轉變為大型的“家庭農場”。
   他坦言,農場的運營成本太高,而且不能最大限度享受政策扶持,這讓他頭疼。
  面對未來,他期待:政府應該對他們的這種新形式給予更多重視和政策傾斜。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註農業,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註入農業,農業不再是落後、粗放、貧窮的代名詞。與此同時,國家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措施以幫助扶持新力量更好地融入農業中。“職業農民”、“家庭農場”、“社區支持農業”、“種糧大戶”等名詞,正是時代發展催生的結果。就在這些人懷揣著夢想把“務農”當成事業後,在收穫成果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疑惑,路,該怎麼走?這是擺在這些“新農人”眼前的問題,也是擺在中國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逾越的問題。
  周建軍,北京“綠蜻蜓家庭農場”的創始人,就是這樣一個“新農人”。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他的堅持與困惑。
  初衷:讓城裡人吃上放心菜
  “綠蜻蜓家庭農場”位於北京市通州區靛莊。面對記者,周建軍毫不諱言:“我就是想讓城裡人也吃上安全衛生的有機蔬菜。”
  周建軍是地道的北京人,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直到五年前他在農村探親的時候才接觸蔬菜種植,開始瞭解農活、關註農業。五年農村生活的磨礪,讓這個“城裡人”變得面龐黝黑、皮膚皴裂,儼然一副“農村人”形象。周建軍回憶,五年前,一次在幫助親戚乾農活時,親戚告訴他,在農村,每戶農民都會在自家小院兒留幾塊地種植蔬菜,因為“地里的菜是給城裡人的,院里的菜才是自家吃的。”這讓周建軍感到非常疑惑。細問之下才知道,地里種植的蔬菜大都施用農藥、化肥、催熟劑,而院里的蔬菜則完全是用傳統方法種植的有機蔬菜。那次經歷讓周建軍感到震驚,同時也讓他升起一股不服輸的情緒。“我就是想讓城裡人也吃上安全衛生的有機蔬菜。”周建軍這樣告訴記者。在這樣的動力下,周建軍創辦了“綠蜻蜓家庭農場”。
  模式:網游與生態的結合
  五年前,正是“開心農場”、“QQ農場”等網絡游戲風靡的時候,周建軍藉著這股游戲“東風”,索性在通州靛莊承包了土地,按照“開心農場”的方式搞起了“租地種植”的小農場。據周建軍介紹,“綠蜻蜓家庭農場”總共擁有120畝土地,這些土地除了用作林木種植、畜牧養殖以外,其餘的都被劃分成了每塊30平方米左右的矩形地塊,客戶可以租種地塊並命名,既可以自己種植也可以交給農場打理;閑暇時間,客戶還可以約親友來農場燒烤、野炊、踏青、游玩。在推廣租種土地項目的同時,“綠蜻蜓家庭農場”還借用淘寶網等電商平臺銷售有機蔬菜、禽、畜類產品,並定點定量定時配送。這樣,農場就實現了農業生產、農業觀光、農業體驗的“三位一體”。
  不僅如此,“綠蜻蜓家庭農場”還推廣建立一種生態的農業循環系統,即在種植林木的土地上放養家禽,依靠家禽治理蟲害;採用秸稈喂養牲畜、牲畜糞便肥田的方式保障土地肥沃。這兩種循環模式使“綠蜻蜓家庭農場”可以完全消化農業生產中生成的各種垃圾,基本做到了零污染。
  這種生態的農業發展方式得到了廣泛的關註,也吸引了很多“城裡人”的目光。除了更多的顧客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共青團北京市通州區委員會等團體紛紛將“綠蜻蜓家庭農場”作為青年實踐、社工培訓的基地。看到農場如此受關註,周建軍便索性在每年春耕來臨之前舉辦“開鋤節”,邀請農場客戶前來,參加隆重的“開鋤儀式”,也藉機請來專業的技術人員向客戶傳授農業耕種技術,向當地農民普及生態農業、家庭農場的相關知識。這一舉動不僅增加了客戶,還向農民朋友傳播了專業知識,一舉兩得。“開鋤節”活動受到多家媒體關註和報道。
  規劃:形成真正的“家庭農場”
  隨著關註度的提升,周建軍順勢提出了“綠蜻蜓家庭農場”發展的“五年規劃”:第一年,打基礎,在原有的農場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和科研機構合作,加入一些最新的生態農業科研結果;第二年推廣發展這些新的技術,進一步擴大農場規模;第三年,整合周邊農業資源形成一定的規模,組建農業合作社,尋求和周邊農民的合作共同發展;第四年,將“綠蜻蜓家庭農場”的運營模式推廣到所有參與合作的農民的土地上,進行綜合開發;第五年,形成大型農場,由“社區支持農業”轉變為大型的“家庭農場”。
  周建軍“五年規劃”的提出已經過了兩個年頭,“綠蜻蜓家庭農場”開始申辦農業合作社,請周邊的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綠蜻蜓家庭農場”的經營。周建軍認為這樣的方式比現今與農民之間的雇佣關係比,更能促進農場的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農民的身份由“雇工”變為“股東”更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而這種“股份制”的經營方式也能節約農場經營成本,改善農場經營。
  周建軍還進一步提出,想讓農場覆蓋周邊幾個村落,建成一個生態農業的種植基地,不僅為北京市民提供了優質的有機蔬菜,也為農民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為周邊村落的農業生產建立了一種有機的生態的循環體系,有利於土壤肥力增加和脫毒,兼具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阻礙:資金和政策困擾發展
  儘管周建軍對農場的發展很有信心,也有自己的規劃,但是,他也提到了農場正面臨的困難。第一個困難就是農場缺乏繼續發展所需的資金。農場運營成本太高,因為純生態的種植方式,除草、殺蟲、施肥完全不用化學製劑而是純手工作業,導致農場除去土地租金外還需支付大量的人工費用。其次,農場的經營還只是個人的行為,周建軍希望農場成為合作社,從而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因為現在政府的補貼只是針對於農產品,而“綠蜻蜓家庭農場”現今的主要經營方式是推廣“租地種地”的體驗農業,農產品銷售並不是農場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農場不能夠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策扶持。
  這些困難雖然阻礙了“綠蜻蜓家庭農場”的發展,但是周建軍卻並不為此擔心,他說:“做事業哪有不吃苦的,有困難就應該去剋服。”在談及今年兩會中對於農業轉型和土地流轉的政策扶持時,周建軍說道:“我們農場為代表的這種典型的城市周邊的‘社區支持農業’,其實是為農業轉型提供了一種可參考的建議,政府應該對於這種形式有一定的重視和傾斜。” 實習生 史曄坤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農業轉型中的新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t67ptbp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